<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组织机构 > 市政府工作部门 > 市农业农村局 > 政策文件 > 政策解读
        索引号: 11330600002577268P/2022-235914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布机构: 市农业农村局 成文日期: 2022-12-14
        主题分类: 农业、畜牧业、渔业 发文字号:

        《绍兴市深化兽用抗菌药减量化和饲料环保化行动实施方案(2022—2025年)》政策解读

        发布日期:2022-12-14 14:58 浏览次数: 字体:[ ]
        分享:



        一、制定背景

        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围绕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总体要求,根据《农业农村部关于印发<全国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行动方案(2021—2025年)>的通知》(农牧发〔2021〕31号)、《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关于印发<2022年豆粕减量替代行动方案>的通知》(农牧便函〔2022〕127号)、《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浙政办发〔2021〕61号)、《浙江省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浙发改规划〔2021〕253 号)、《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浙江省深化兽用抗菌药减量化和饲料环保化行动实施方案(2022—2025年)的通知》(浙农专发〔2022〕46号)等精神,制定本实施方案。

        二、文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公告 第194号

        2.《农业农村部关于印发<全国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行动方案(2021—2025年)>的通知》(农牧发〔2021〕31号)

        3.《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关于印发<2022年豆粕减量替代行动方案>的通知》(农牧便函〔2022〕127号)

        4.《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浙江省深化兽用抗菌药减量化和饲料环保化行动实施方案(2022—2025年)的通知》(浙农专发〔2022〕46号)

        三、主要内容

        (一)目标任务

        以生猪、蛋鸡、肉鸡、蛋鸭、肉鸭、奶牛、羊等畜禽品种为重点,在已有三年试点行动的基础上,分层次、梯度式推进规模养殖场“两化”技术应用全覆盖。

        1、兽用抗菌药减量化。到2025年,实现规模养殖场兽用抗菌药减量化技术应用全覆盖,包括主体培训全覆盖、现场技术指导服务全覆盖、兽药采购记录全覆盖、“兽药规范使用”承诺全覆盖、线上自评全覆盖。建设省级兽用抗菌药减量化达标场156家以上,包括巩固减量化示范场建设成果7家以上、提升减量化试点场47家以上、扩面建设减量化达标场102家以上;单位动物产品用药量减少10%以上。争取至少1个区、县(市)入选农业农村部“工作开展有力、养殖减抗效果突出的县(市、区)”通报表扬名单,至少10家养殖场获得部级“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达标场”标识。

        2、饲料环保化。到2025年,实现规模猪场饲料环保化技术应用全覆盖,包括主体培训全覆盖、现场技术指导服务全覆盖、育肥猪饲料粗蛋白和铜锌含量摸底全覆盖、线上自评全覆盖。育肥猪饲料中粗蛋白和铜锌指标达到省《环保节约型猪配合饲料》团体标准的规模猪场达到60家以上,包括巩固环保化示范场建设成果4家以上、提升环保化试点场20家以上、扩面建设环保化养殖场36家以上。新建省级饲料环保化示范场5家以上。

        (二)主要举措

        (一)夯实绿色养殖基础。压实养殖场主体责任,督促养殖场全面落实兽药饲料安全使用管理制度,建立实施兽药规范使用承诺制。指导养殖场系统排查投入品使用的短板弱项,建立问题清单,落实整改提升措施。鼓励有条件的养殖场在完善基础设施、增强技术力量配备上加大投入,在改良饲养方式上开展探索。引导养殖场使用省数字畜牧应用系统、省兽药追溯平台等,完善兽药饲料使用台账。到2025年,养殖场建立单位动物产品用药量和育肥猪饲料粗蛋白、铜锌底数档案。

        (二)推动技术服务常态化。制定年度“两化”专项服务计划,通过线上、线下、现场指导等方式,全方位、多层次开展“两化”技术培训服务。依托基层管理队伍、科研院所及社会化服务组织,组建片区兽药饲料技术服务队伍,为养殖场提供技术服务。重点开展合理用药、药敏试验、环保型饲料应用等专题培训,提升养殖场药敏结果应用能力和环保型饲料科学配制能力。

        (三)强化关键技术研发应用。开展生猪肠道健康营养调控、生猪机体特异性与非特异性调节、生猪低蛋白日粮精准配制等技术集成研究,加强细菌耐药性检测。突出耐药性监测结果应用,健全科学用药量化指标体系。深化环保型饲料使用效果调研,完善规模猪场饲料环保化技术规范。筛选推介兽用抗菌药替代产品和环保型饲料产品。推广应用线上兽医辅助诊疗系统,提升养殖场动物疫病诊疗水平。强化对第三方检测机构的技术指导,保障检测工作质量。

        (四)完善监测评价体系。进一步完善以“两化”需求为核心的监测指标和检测方法,搭建畜禽养殖全覆盖监测网络(具体办法按省规定要求执行)。综合单位动物产品用药量、细菌耐药性、投入品质量、兽药残留及育肥猪饲料和粪便中氮铜锌含量等指标,开展畜禽养殖用药用料调研评估。优化养殖废弃物中投入品残留监控方案,加强残留投入品环境影响风险预警。用好细菌耐药性部门监测和养殖场自检两项结果,摸清市内动物源细菌耐药性变化发展趋势,强化区域性用药风险分析和临床用药指导。建立实施养殖投入品使用风险监测长效机制。

        (五)加强动态监管和典型挖掘。建立养殖场自评和部门评价相结合的“两化”动态评估机制,科学评定养殖场质量安全风险等级,实施风险赋码管理。开展“两化”“回头看”行动,加大对问题隐患场点的抽查抽检力度,督促问题落实整改。加强“两化”示范场和达标场动态监管,对不再符合“两化”建设标准的养殖场将撤销其相关称号。强化典型案例提炼总结和示范推广,针对中小规模场的典型经验总结各地每年应不少于1个。

        (六)提升行业全链条数字化管理效能。加快应用以“两化”为牵引,汇聚行政许可、日常监管、抽检监测等监管全要素的兽药饲料行业全链条质量安全风险管控数字化应用场景,实施风险分级监管。推动“两化”主体建档、监测预警、问题整改、综合评估等全功能线上管理,为实施养殖场风险赋码管理提供数据支撑。推广应用绿色环保饲料产品线上交流平台,畅通饲料供应链信息渠道。联通动物或动物产品出栏(上市)数据,构建养殖场单位动物产品用药量智能计算模块。推行新的兽药追溯系统,提升追溯信息采集效能,力争到2025年底,上传兽药采购追溯信息的养殖场达到78家以上。

        (七)强化行业底线监管。开展兽药饲料全行业质量安全风险排查,加大薄弱环节和重点隐患的整治提升力度。加强检打联动,强化行刑衔接,坚决打击网络经营假劣兽药、制售使用促生长类抗菌药物饲料添加剂、饲料中超量添加铜锌等矿物元素、兽药饲料非法添加等违法违规行为,确保不发生重大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三)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各地要成立“两化”行动实施领导小组,加强统筹协调,进一步明确系统内行业监管、技术支撑、综合执法等部门职责分工,健全联席会商、联合办案等部门协作机制,合力推进“两化”行动。加大考核力度,将“两化”行动情况纳入乡村振兴、食品药品安全等考核范畴,并作为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畜禽标准化示范场建设的重要内容。

        2、强化财政保障。各地要加大“两化”工作支持力度,争取地方落实财政补助资金,统筹用好省级转移支付资金及其他项目资金,重点保障“两化”监测跟踪、评估等工作。

        3、完善激励政策。对“两化”措施扎实、成效显着的规模养殖场,可通过“以奖代补”形式予以财政扶持。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探索实施兽用中药等抗菌药替代品和环保型饲料补贴制度。获得部级“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达标场”标识的养殖场和省级饲料环保化示范场,可以在有关平台做宣传推广。

        四、解读机关

        解读单位:绍兴市农业农村局

        解读人:陈建勇 王明根

        联系电话:0575-88020186






        信息来源:市农业农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