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首页
        两会快讯
        两会图片
        代表委员
        提案议案
        工作报告
        历届两会
        两会视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绍兴动态 > 热点专题 > 历史专题 > 2014年两会 > 代表委员
         
        推进机制创新 突破发展瓶颈
        ——创新民营经济发展机制界别协商会实录

        信息来源:中国绍兴政府门户网站 日期:2014-02-20 浏览次数: 字号:[ ]


        (记者 沈兴国 潘琼英 裘玮 文 袁云 摄)

          民营经济是我市经济发展中最有活力的部分,对于促进经济增长、解决就业、增加税收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如今体制机制创新成为了民营企业突破发展瓶颈的重要障碍。昨日上午,市政协七届三次会议举行“创新民营经济发展机制界别协商会”,就如何创新民营经济发展机制,委员们从繁荣本土金融产业、加大“创二代”人才培养、越商回归政策细化等方面提出了各自的见解。

          如何破解融资难题

          融资难问题一直是制约我市民营经济发展的一个主要难题。就如何破解这一难题,委员们纷纷建言献策。孙妙川委员认为,要加强对民营经济尤其是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政府应该加强对中小型企业“新三板”的培训和辅导,推动我市更多企业进入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以利于中小企业在成长期间少走弯路,渡过难关。

          凌国军委员说,政府要通过各种形式帮助民企解决融资难问题。他建议,政府要对大小企业“一视同仁”,要围绕民企资金需求特点,积极倡导金融机构创新信贷业务产品,开发更多适合民企需要的信贷品种,降低民企融资成本,要引导和鼓励企业直接融资。要多发展有利于民企融资的信用担保公司和机构,比如由政府拨款建立非营利性的担保公司等。

          “绍兴银行2012年末总资产仅有447亿元,而杭州银行是3200多亿元,温州银行也有800多亿元。”周永利委员抛出了一连串数据后直言不讳地说,我市金融产业立足本土企业实际,实现了持续健康发展,但本土金融产业发展明显滞后,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市民营经济的发展。

          周永利委员认为,加快我市金融改革,繁荣本土金融产业,才能更好地带动我市经济发展。他提议,市政府应尽快成立金融领导小组,在整个大城市规划中除了产业规划,还应有金融规划。此外,要加快推动本土银行改革,加快推进本土农信社改制,允许加大持股比例,积极推动符合条件的农信社改制为商业银行,从而推动本土银行的发展壮大。加快本土金融产业改革,吸引金融产业战略投资者,繁荣我市经济发展。“这样能调动本土一批有实力的企业参与本土金融产业发展的积极性,弱化资本外流;还能形成我市资金蓄水池功能,吸引外部资金注入,服务于我市经济发展。”

          企业家队伍素质建设要加强

          创新民营经济发展机制,必须加大企业家队伍素质建设力度,尤其是加大民营企业接班人队伍的培养力度,成为许多委员的共识。“企业家不能‘中午酒醉醉,饭后敲敲背,晚上夜总会’。”沈云根委员建议,政府要多方位、多形式给企业家充电,提升企业家的整体素质。他还希望政府能够重视民企接班人的培养,“能不能接好班,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对这个说法,潘建国委员很赞成。他说,目前一些民营企业已出现子女不愿接班的尴尬,这除了企业家本身引导不力外,也有社会认识方面的原因。他建议政府层面应创造更公平的土壤,让国企和民企都能健康生长。

          “打铁需要自身硬,光输血不造血,终究难以支撑,造血比输血更重要。”谢家海委员建议,政府在助推创新民营经济发展的同时,要努力打造一批勇立市场潮头、高素质的企业家队伍和具备良好形象的企业。

          提升越商回归的积极性

          “近年来,我市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促进越商回归,但诸如招商、土地等一些绿色通道仍不是很顺畅,或多或少影响了越商回归,也不利于我市经济的发展。”陈奇淼委员建议,政府应进一步细化越商回归的政策,从而激励更多越商回归,服务绍兴经济发展。

          吴友水委员建议,要充分利用绍兴行政区划调整和大绍兴建设的契机,进一步加大越商回归的宣传力度。政府应加强组织领导,提升工作思路,以多种渠道和方式鼓励在外越商关心支持家乡建设,积极营造亲商爱商的良好氛围。要抓好平台建设,加快推进在全国各地更多的城市成立绍兴商会。希望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与全国各地商会实行“一对一”联系制度,使在外越商感受到家乡的关怀,提升越商回归的积极性。

          委员们还从税收减负、社保扶持、加快推进市区二环线内工业企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绍兴健康服务业发展、尽快建立绍兴工业设计协会和工业设计园区、抓紧建立国家版权登记交易市场等多方面、多角度分析了我市民营经济发展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