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协委员谢家海提交《关于加快推进我市农村改厕工作的建议》
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市大力开展农村改厕工作,到目前,全市农村有卫生厕所111.5万座,卫生厕所普及率为87.21%,其中无害化卫生厕所88.66万座,普及率达79.52%。曾经又脏又臭的茅坑变身整洁干净的卫生厕所,大大推进了农村卫生事业发展,提高了农民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不过,农村改厕工作与我市快速发展的经济和社会水平相比,与其他城市相比,仍显滞后,还需加强。”政协委员谢家海在他提交的《关于加快推进我市农村改厕工作的建议》中认为。
谢家海认为,我市农村改厕工作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四:一是一些乡镇对农村改厕工作认识不足,重视不够,部分农民又因受旧的卫生习俗影响较深,不愿意主动投资改厕;二是资金投入不足,改厕的配套资金没有落实到位,致使一些农户承受不起改厕费用,也影响了技术人员下乡给农户推广指导;三是基础比较薄弱,尤其是以前的住房在规划建设时,既没有预留适当的改厕空间,又没有规划统一的排污设施,导致农村改厕有钱没地改、想改没有钱的尴尬局面;四是农村对厕所的管理松懈、无序,改厕工作缺乏连续性。
“要以新理念催生新举措,以新举措促进新变化,以新变化带动新发展,加大投入,加大力度,全面推进我市农村改厕工作。”提案建议,推进农村改厕工作是一项涉及诸多部门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各级党政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和全力配合。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制订切实可行的工作措施,加大经费投入,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以点带面,逐步推进。同时,要充分利用各种渠道,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广泛深入的宣传。通过宣传,普及疾病预防和卫生保健知识,引导和帮助农民建立良好的卫生习惯,让群众积极、主动、自觉地参与到这项工作中来。
目前,农村改厕遇到的最大难题就是资金不足。提案建议,市财政应将农村改厕工作专项经费列入财政预算,适当提高补助标准,实施以奖代补;建立改厕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帮扶制度,把农户改厕与新农村建设等资金捆绑起来,统筹使用;按照“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采取以劳带资、集体垫资、分期统筹、组织群众互助互济等办法,发动群众保证自筹经费到位。
建设成果的巩固工作也不能忽视。提案建议,要积极倡导和建立农村改厕技术组织,制定各项管理制度,落实专人,定期检查,提高管理水平,延长使用寿命。(记者 钟兰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