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首页
        两会快讯
        两会图片
        代表委员
        五年巨变
        工作报告
        历届两会
        两会视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绍兴动态 > 热点专题 > 历史专题 > 2012年两会 > 代表委员建议献策
         
        引进专家还不够,要让专家“聚在一起”
        从“绍兴制造”到“绍兴智造”,是个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

        信息来源:天天商报 日期:2012-05-02 浏览次数: 字号:[ ]
        贸易壁垒层出不穷,如何“一招闯天下”

          转型升级,一直是这几年经济发展的热门话题。在这次《政府工作报告》中,对于今年的工作安排,第一点就是“着力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对此,一些参加两会的代表、委员形象地指出,今后我们要让“绍兴制造”走向“绍兴智造”。

          科研攻关,打破贸易壁垒

          如何转型升级,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一些代表、委员认为,立足于绍兴实际,在原有产业上逐步升级是一个较好的对策。

          市政协委员金华江认为,新兴产业应是更好地整合现有资源,而不是完全地弃旧换新、推倒重来。一些新兴产业可以依托优势传统产业获得发展,他举例说,美国当年底特律的汽车业,就是立足于当地优势的钢铁业,才迅速发展起来的。今天绍兴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如能在优势传统产业中提升出新兴产业来,势必事半功倍。

          市人大代表濮雅萍则说,立足原有产业,走高新技术道路是完全可行的。她告诉记者,印染的前道有描稿、织网等工序,原来都是手工进行。从去年开始,亚太印染集团通过技术攻关,全面实行电脑化操作,用工人数减少了一半,大大缓解了“用工荒”的难题。

          近年来,欧美各国对中国设置了各种贸易壁垒,抬高了中国企业出口的门槛。在濮雅萍看来,技术创新是打破贸易壁垒的有力武器。去年,亚太集团与浙江大学科技学院合作,将纳米技术应用到印染后道程序中,对涤纶布进行了抗皱、防静电处理,全面提升了产品质量。他们的产品因此成功闯关,顺利进入到美国、加拿大、德国、西班牙等欧美市场。

          抓住“微笑曲线”的两头

          如何发展高新技术企业?绍兴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一位领导认为,抓住“微笑曲线”的两头,对于今天的绍兴有着特别的意义。

          所谓“微笑曲线”,是指一条类似微笑嘴型的U型曲线,翘起来的两端是指设计和销售,而凹下去的底部则是制造。意思是指在整个产业链中,设计和销售的附加值最高,而制造业的附加值往往处于低位。

          高新区的这位负责人认为,绍兴土地资源紧缺,高新区的情况尤为突出。因此,他们在招商引资时,特别注重科技研发型企业,事实上也引进了很多类似成功的企业。

          在高新区,有一家专门研制LED驱动芯片的企业。以前,我国LED产业链很长,但最关键的驱动芯片却是从国外引进的。而这家企业老总本身是位归国博士,原来是美国硅谷半导体研究方面的顶尖人才。他来到绍兴后,专门研制驱动芯片,而生产线设在了无锡,他则专门研究和接单,由于这种产品供不应求,销售环节比较简单。所以整个公司看似不大,“躲”在写字楼里,但产品的主要利润却在他这里,真正抓住了“微笑曲线”的两端。

          校企合作,“聚拢”优秀人才

          对于高新产业的发展,绍兴文理学院赵秀芳教授一直非常关注。前段时间,她专门对此进行了一系列的企业调研。她的观点的是,我们要营造良好环境,引进人才,更要留住人才。

          就目前的情况而言,企业能够为高技术人才提供良好的物质条件,但是,在软环境创建上显然力不从心。赵秀芳认为,对于这些人才而言,他们需要的软环境,可能是一个学术氛围,以及同一层次人才的生活圈。

          这几年,绍兴高层次人才引进不少,但他们分散在绍兴各地,彼此之间缺少联系,周边没有相应的朋友,业余生活相对“无聊”。正因如此,许多人时间久了还是想走。这就是大城市容易引进人才、小城市比较困难的原因。

          如何营造环境,赵秀芳提出两个方案,一是集中场地造专家楼,使专家们住在一起,从而形成一个小氛围。当然,这样做的经济成本可能会比较高。赵秀芳的另一个思路是校企合作引进人才。这些专家平时生活在学校,能够感受到浓厚的学术氛围,精神生活上会不孤单,同时也能为学校、为企业提供智力服务,能够产生一石二鸟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