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随着医疗改革的推进,我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已基本实现全覆盖,但是看病难、看病贵的状况却依然存在。两会上,代表、委员纷纷“把脉”这一现状,提出基层医院引进人才、留住人才的迫切性,建议尽快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制改革。
从2010年7月以来,我市实行城镇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我市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加上农村合作医疗报销比例的不断提高,给人民群众就医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但在改革过程中,基层的医疗卫生工作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
翁培雄代表告诉记者,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确实给广大民众就医减轻了很多负担,生病拖的现象大为减少。但由于列入基本药物的品种太少,一些廉价常用药常常无法正常供应,使得原本能在基层解决的病情,只能转向上一级医院,加重大医院的就诊压力,影响小病进社区政策的实施。同时,基层医疗技术水平也亟待提高。随着人们对健康的日益重视,有病没病总往大医院跑,基层医生的临床经验获得途径少,业务技术水平难以提高,反过来又影响了群众在基层医疗机构就诊的热情。
制约基层医院发展最现实的瓶颈就是人才匮乏。张飞鹏代表说,由于工作环境、工资待遇等问题,国家正规医学院校本科以上毕业生不愿到乡镇卫生院或卫生服务站工作,特别是偏远山区乡镇,医卫人才引进就更难了。一些到基层实习锻炼的医生,最后大多都会选择离开,最后留在基层医疗机构的还是那些年纪较大的医生,他们对新技术、新方法掌握少,造成服务水平难以提高。
有委员提出,以前基层医疗机构以门诊量、给单位贡献大小考核医生,现在绩效挂钩少,有些医生就没了积极性,也成了基层老百姓看病难的一大因素。对此,王翔代表呼吁,应尽早出台基层医院的绩效工资考核办法,工作量和工作质量应作为分配方案中测算的重点,继续保持基层医生原有的工作积极性,使大部分小病都在基层医院解决,使大医院能腾出精力对付疑难杂症,对付科研教学。同时,加强基层医生的培训,大医院的医生定期支持基层医院,提高其医疗水平,使患者在大多数情况下能安心地在基层医院就诊。
对于人才匮乏的瓶颈问题,徐文英委员认为,除了要加快引进人才,更要留住人才。徐文英委员说,当前我市经济发展正处于转型升级时期,对各类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紧迫。就我市卫生系统来说,目前医卫人才也是十分缺乏的。她建议应加大公共卫生机构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力度,完善人才政策体系,加强政策支持力度,优化人才发展环境,让高层次人才进得来、留得住、用得好。
来源: 绍兴网- 作者: 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