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真美,大禹陵是我十分向往的地方。”昨天下午,大禹研究者、大禹后裔在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大禹讲堂举行大禹文化座谈会,台北夏氏宗亲会理事长夏德威教授由衷地说。
夏德威教授一行9人是从祖国宝岛台湾专门来绍兴参加公祭大禹陵典礼的。他说,北祭黄陵、南祭禹陵的中华祭祖格局,是中华文化复兴非常好的方向。如果要对历史、对中华文化进行深入的研究,绍兴是最好的地方。
确实,绍兴公祭大禹陵,已成为一条文化的纽带,把华夏儿女紧紧地凝聚在一起。越秀外国语学院大禹文化研究所所长周幼涛说,自从1995年绍兴首次举办公祭大禹陵典礼后,台北夏氏宗亲会每年都有人来到绍兴祭祀大禹。大禹后裔的姓氏有100多个,全球有两亿多大禹的后裔,这些大禹的后裔,现在也正成为研究大禹文化的重要力量。
绍兴的“大禹风”吹向海内外,产生巨大影响,绍兴公祭大禹陵,织就一条文化的纽带,使绍兴成了海内外炎黄子孙认祖归宗、慎终追远、寻根祭祖的重要地方。越来越多的台湾同胞来到绍兴,在绍兴公祭大禹陵后,台北夏氏宗亲会、台北绍兴同乡会、台南县禹帝公管委会等每年都组织人员,或参加绍兴祭禹活动,或来绍兴寻根。他们关注绍兴的祭禹活动,关注绍兴这个城市。每年还有许多海外侨胞来绍兴寻根问祖。
现在大禹陵景区每年接待寻根祭祖的台胞、侨胞都超过了万人。大禹陵每年接待游客30多万人次。
周幼涛说,绍兴具有丰富的大禹文化资源,绍兴地域中,居住着许多大禹的后裔,流传着许多大禹的故事,分布着许多大禹的史迹,大禹陵、大禹庙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禹祭典、大禹传说分别是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大禹陵风景名胜区和会稽山旅游度假区是绍兴最重要的旅游接待地之一。正因为如此,地处大禹陵旁的越秀外国语学院更有责任织好大禹文化纽带,组建大禹文化研究所,不定期举办全国性、国际性大禹学术研讨会,出版《中国禹学》,创建大禹后裔宗亲会网页,还将扩大为中国禹学网,使绍兴的“大禹风”吹得更远。
连续4年到绍兴参加祭禹的西南科技大学文化与艺术学院教授李德书说,大禹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弘扬大禹精神就是弘扬中华民族的精神。自从公祭大禹陵典礼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后,祭禹活动更加吸引全球华人,可以说,这条文化的纽带,使更多的华夏儿女找到了自己的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