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得广厦千万间”,公租房是“及时雨”!
可否规划建造一批外来民工公寓,让在绍(工作)满10年以上的可以购买经济适用房?
去年紧锣密鼓的一系列楼市调控后,今年来又有多地纷纷出台了“限购令”。要说近段时间来的热词,“楼市”无疑是其中之一。
这次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更多地将关注点放在保障性住房方面,比如说公共租赁房、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等,其中公租房最受关注。
在破解“夹心层”群体的住房困难方面,公租房是否能起到真正的作用?除了公租房,如何让更多住房困难户“住有所居”?代表、委员们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建议。 □记者 章建坤
“住有所居”的绍兴努力
尽管近年来,我市在住房保障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也为不少住房困难户解决了住房困难问题,但不可否认,依然还有相当一部分住房困难户。
“‘夹心层’群体是最主要的一类,他们收入不算高,既不符合廉租住房配租条件,也买不起经济适用住房,只能依靠租房来解决居住问题,而租金就要花去相当一部分收入。”市人大代表高维英说。
作为一位长期在基层工作的社区干部,高维英能深刻体会到很多人在住房方面遇到的难题。她说,她了解到的情况是,很多人一个月收入只有一千多元,而每月光房租就要支付两三百或五六百元,其余的钱要维持生活,用于日常开支,怎么可能不捉襟见肘?
破解“夹心层”群体的住房难题,我市在2010年有了进一步的实质性举措。去年,我市出台《绍兴市区公共租赁住房管理办法(试行)》,政府部门将通过提供公共租赁住房的方式,有效解决“夹心层”人群的居住困难问题。值得一提的是,这项民生政策还惠及在市区的无房外来务工人员。
“2010年后,市区又一轮保障性住房建设已启动,首次增加了公共租赁房,这对‘夹心层’群众来说,是一个很及时的举措。”市政协委员金雨亭说。
这场“及时雨”要及时下
“从报纸上看到绍兴要推出公租房的消息,并且在绍兴市区工作满3年的外来务工者也可申请,我们很高兴,也想申请。”在市区打工已经有8年的江西籍外来务工者金利民,为了省点房租支出,一家三口仍租住在郊区。他说,公租房真是个好消息,他们希望能够早日申请成功。
新的公租房政策是“及时雨”,关键是这场“雨”要及时下。高维英认为,由于公租房具有住房保障的性质,在租金上考虑到了申请对象支付能力及相应区域市场租赁价格水平等因素,所以对住房困难户而言,一旦租到公租房,将大大减少现有的租金支出。这对“夹心层”群体而言,公租房不仅让他们有房住,更重要的是,租金有所减少后,他们的生活质量也将进一步提升。
而在市人大代表柴德木看来,公租房要体现价值,一定要将有限的房源租给最需要的人。“所谓住房保障,首要的价值是保障性,所以在具体申请过程中,在申请对象的把关上非常关键,因为只有将这些公租房落到实处,才能真正起到让住房困难户‘住有所居’的作用。”
住房保障还需继续扩面
在一些代表委员看来,公租房破解了住房难题。但是,在住房保障性安居工程方面,还有不少事情要做。
“要努力增加公共租赁住房的供应。”金雨亭说,我市应进一步调整优化保障性住房结构,推动保障性住房由“租售并举、以售为主”向“租售并举、以租为主”转变,重点解决不符合经济适用房申购条件、又买不起商品房的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住房问题。
而在市政协委员余越辉等看来,住房保障要扩面,要将有限的住房资源用在最需要的人身上。“以房引才,有一定的现实作用。否则留得了‘身’,留不住‘心’。高端人才给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政府给人才保障住房,让他们安居创业,这笔账怎么算都不亏。”
市人大代表章增产也建议,外来民工居住问题迫切需要解决。他在提交的建议中说,市区30万外来民工,有半数以上居住在城里小区车库内和城郊违章搭建的简易房内,凭他们的工资收入,租住城里的套房肯定难以承受。建议尽快规划定点建造一批外来民工公寓,或者让在绍时间(工作)满10年以上的可以购买经济适用房等。
来源: 绍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