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大禹陵——由禹陵、禹祠、禹庙组成

        发布日期:2010-04-19 11:08 浏览次数: 字体:[ ]
        分享:

          大禹陵是个庞大的建筑群,由禹陵、禹祠、禹庙三部分组成,占地40余亩,建筑面积2700平方米,高低错落,各抱地势,气势宏伟,被列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大禹作为中国第一王朝的创建者,是古代中国历史上的一代“圣王”。相传4000多年前,神州大地水洋洋而不息。大禹受命治水,“八年于外,三过家门而不入”,与百姓历尽艰辛,终于治平了洪水之患。后来,“禹东巡狩至于会稽而崩”。

          禹陵为大禹之葬地,以山为陵。明洪武年间,即被钦定为全国该祭36座王陵之一。明嘉靖考定墓址,由绍兴知府南大吉立碑,并书刻“大禹陵”三字于其上,覆以亭。碑高4.05米,宽1.9米,曾在1956年被大台风折成两截,后围接。禹陵右侧有一个八角重檐石亭,上刻“咸若古亭”四字,俗称鼓乐亭,传为祀禹奏乐之所。亭旁有近年新建的“碑廊”,内立秦始皇东巡会稽时命丞相李斯撰写的《会稽刻石》等珍贵碑碣多通。由此循石级而下,便是“菲饮泉亭”和菲饮泉,宋王十朋有“一水清涵节俭风”之句歌颂大禹的洁行俭风。亭下有“宰牲房”,系昔时祀禹宰牲之地。

          禹祠为姒氏宗祠,位于大禹陵南侧,始建于夏少康之时。1986年重建,坐东朝西,共两进,中有天井分隔,由前殿、后殿、曲廊组成,粉墙青瓦,朴实无华。内有“禹井”。

          禹庙在大禹陵北侧,相传最早为禹之子启所建。庙坐北朝南,依次为照壁、岣嵝碑亭、棂星门、午门、拜厅、正殿,依山势逐渐上升。正殿殿宇气势雄伟,斗拱密集,画栋朱梁,高24米,宽23.96米,进深21.55米,建筑面积500余平方米,正中央大禹塑像高5.85米,执圭而立,神态端庄。两侧楹柱有“江淮河汉思明德,精一危微见道心”巨联,系沙孟海据康熙所撰原联重写。殿脊间有康熙手书的“地平天成”四个遒劲大字。

          1995年江泽民主席来此谒陵,回京后专门为新建的大禹陵牌坊题词“大禹陵”。

        信息来源:中国绍兴政府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