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青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循环型经济社会的条件及需解决的问题

        发布日期:2009-12-21 16:50 浏览次数: 字体:[ ]
        分享:

        青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循环型经济社会所具备的条件包括如下方面:

        1.经济发展水平:青岛市地处山东半岛的南部,是山东省的经济龙头城市。2001年度的GDP已达到1316亿元,年增长13%以上,经济发展水平稳中有升。

        2.城市环境保护工作:青岛市在2000年获得了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称号之后,市区环境空气质量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各类环境空气功能区连续两年达标;市区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8.7%;建成了青岛市环境空气功能一类区空气自动监测子站,市区空气优良天数达到86.8%,环境质量和环境管理水平稳步提高。

        3.企业生产领域:青岛市在清洁生产和废物综合利用方面已取得了许多成就。如青岛华欧集团利用粉煤灰生产各种建筑材料,产品一直供不应求,既解决了粉煤灰污染环境的问题,又创造了可观的直接经济效益。青岛市环保工业园的建设为青岛市的生态工业建设和绿色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生机。此外,大力推进“双绿色”认证,为该地区的国际化进程以及在国际贸易中提高绿色壁垒的应对能力打下了坚实的环境基础。

        4.社会生活状况:青岛市已开展了创建“绿色系列”活动,去年共创建绿色社区16个、绿色学校22所,改装绿色出租车300余辆。在市民和中小学生中正在大力进行生态环境宣传和教育,并开展了幼儿环境启蒙教育的尝试。2002年全市下辖的3个郊区和5个县级市均已通过了国家级生态示范区规划的评审,并已开始了以生态农业为主,生态工业、生态旅游及绿色商住区为特征的生态示范区建设工作。

        青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循环型经济社会需要解决的问题在于:青岛市无化石燃料矿藏,人均矿物资源占有量相对较低。自然资源短缺是制约青岛市经济发展的因素之一。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从生态发展观出发评价青岛市的生态环境现状,由于历史的原因,长年的开山采石对崂山等地的山体及生态资源破坏严重;大沽河等水源的污染局部恶化;胶州湾等近岸海域的污染还相当严重;城市生活垃圾和工业固体废物以及农业污染的日益加重等生态环境问题对青岛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亟待加以解决。

        综上所述,青岛市迫切需要发展循环经济,同时具备发展循环经济、建设循环型经济社会的经济基础和基本条件。青岛市应借鉴悉尼奥运会的成功经验,抓住2008年奥运水上项目的契机,到2007年为止,用5年时间实现以下目标:①初步建立循环型经济社会的基本框架;建成垃圾处置系统,有效地保护好山海资源;使大气、水体等达到环境质量标准,实现绿色奥运的目标。②向日本国的北九州市学习,建设区域性资源再生产业基地,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③创建一批循环经济型企业,生态工业园区和资源循环型城区,杜绝资源浪费现象。

        在此基础上,再用10年时间,形成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建立区域资源循环型社会框架,使青岛市能像巴塞罗那那样,在奥运会结束后,利用它留下的遗产来继续促进青岛市的经济持续发展,实现生态良性循环,人民生活富裕的目标。

         

         

        信息来源:中国绍兴政府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