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疾病控制

        XBB.1.5毒株未必会“踩到点上”,但第二波感染高峰仍会出现

        发布时间:2023-01-05 15:00   阅读数:   来源:澎湃新闻
        分享:

        1月2日,“上海已监测到XBB.1.5毒株”冲上热搜。据美国媒体报道,这一毒株此前一周在美流行率几乎翻了一番,约占目前美国新发病例的41%。XBB.1.5已成为美国新晋的“头号毒株”。

        据报道,上海监测到的XBB.1.5均为境外输入病例。随着我国入境人员核酸检测政策和隔离要求将在1月8日调整,这一毒株会引发新一波感染高峰吗?XBB.1.5在美国群体免疫的背景下仍引发感染高峰,我国又该如何应对?

        如果XBB.1.5进入我国社会面传播,会引发新一波感染高峰吗?

        “一个变异毒株能不能战胜现有毒株,要看它的传播力是不是占据更明显的优势。”病毒学专家、北京化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童贻刚对科技日报记者表示,XBB.1.5进入我国之后,会与BF.7(或BA.5.2)有一段时间的抗衡过程,但在美国有传播优势的新毒株在我国会不会产生同样结果,现在无法确定。

        “产生第二波感染高峰要看两个方面,一是新毒株与已流行毒株有多少相似之处,二是看当前群体免疫水平如何。”童贻刚解释,一方面,尽管XXB.1.5是新亚型,发生了关键位点的变异,但人体内的中和抗体不止针对病毒的一个位点,病毒表面存在大量的中和抗体表位(位点),其他位点也可能被抗体中和阻断,从而导致病毒无法感染人体细胞,因此已流行毒株在人体内产生的大量中和抗体对新毒株仍具有一定的中和作用,这也可以说是交叉免疫保护。另一方面,我国刚刚形成的感染高峰中,不少人通过感染形成的免疫力正处于较高水平,由于交叉免疫保护的作用,近期再次感染可能性不大。

        美国相关研究结果显示,第一次感染与第二次感染的间隔中位数为191天。第二次感染和第三次感染间隔中位数时间为158天。这一数据与中和抗体存在时间为6个月的说法基本吻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团队此前的研究也表明,接种疫苗后的感染者体内的抗体对其他变异株也能产生非常强的中和作用。张文宏认为,混合免疫可以针对各种新的突变体构筑起免疫屏障。

        尽管XBB.1.5未必会“踩到点上”,但不少专家对科技日报记者表示,第二波感染高峰仍会出现。

        “入境政策调整后,国外的各种毒株可能会进来。”童贻刚说,新冠病毒客观存在,它“试探性”的变异也持续存在,一旦一次变异逃避了大部分人体内的免疫屏障,并更容易结合ACE2受体,它就有可能在一个区域内引发感染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