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年关将至,又是一年欢聚时
赶快带上爱与期盼回家
如果你见到路旁高高悬挂的红灯笼
那是家乡在向你的归来致意
© | 小红书@番薯Lam.
此时街边最热闹的
定然是卖灯笼、春联的小店
大红灯笼高高挂起,整个店铺都是红色装饰
一派喜气洋洋的景象
是辞旧迎新的希望
亦是家人团聚的期盼
© | 小红书@番薯Lam.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
唐代诗人贺知章在耄耋之年告老还乡
回到绍兴后的他触景生情
写下了流传后世的《回乡偶书》
对于常年在外求学、打拼的你来说
绍兴的乡愁是何种滋味?
我想乡愁很淡
是风里吟唱的词句,婉转悠扬
又觉得乡愁很浓
是赤油浓酱的腊鸭,满口咸香
也许乡愁很远
是高耸入云的山峦,云雾缭绕
亦或许乡愁很近
是一摇一曳的小船,清波荡漾
……
岸柳青青、长堤卧虹的绍兴,
处处都非闲山闲水寻常姿色。
在历代文人墨客笔下,
天光云影相映、古镇古桥绵亘的绍兴,
一落笔就写出山岚水气,
一泼墨就顿生满纸云烟。
春天去宛委山看樱花,夏天去十里荷塘看荷花,秋天去五泄看满地银杏,冬天去王坛东村看梅花……纷繁变化的四季,绍兴也带来各具特色的自然风光。
东湖因山而生,因石而奇,因水而美。配以一叶叶乌篷小船,使“桥如虹,水如空,一叶飘然烟雨中”的如诗意境得以真实再现,身处东湖犹在画中。
冬日的石井水库,水杉林红了不少,水位还没退去,树林排列整齐,四周空旷,草地柔软,水杉、水库、夕阳,组成了一个奇妙的人间仙境,它被不少爱好摄影和露营的朋友誉为绍兴“喀纳斯”。
东白山属会稽山脉南麓,北接诸暨,东接嵊州,是浙中名山之首。相传,唐代大诗人李白曾登临此山所以又叫做“太白山”。
© | 随拍小邹
僧过不知山隐寺,客来方见洞开天。闻名海内外的石城古刹——「新昌大佛寺」深藏于南明山峡谷中。新昌大佛寺始建于东晋永和初年,距今1600多年,是佛教中国化发祥地。全寺以石窟造像为特色,佛像规模宏大,历史悠久。
白墙黑瓦的老房,
青石板铺就的小巷,
乌篷船在河道上缓缓驶过。
归家的人走过据水而建的小桥,
邻里之间在街边闲坐聊天,
在船上喝上一杯悠哉的黄酒,
这是古城绍兴里平静安详的日常。
广宁桥建于明代,由乡人集资建造,来往百姓广受其惠,故名广宁桥,桥下有纤道,便于旧时船只往来。
西小河的人们生活朴实,简单,祥和,踏在青石板上,放眼望去都是青瓦白墙的老房子与烟火气十足、活色生香的生活。
“古运河畔,枕水人家,桨声欸乃,炊烟情长”的画面或许曾让你向往,倒不如身临其境来绍兴,坐一叶乌篷小船,感受一下绍兴的城市之魂。
© | 小红书@番薯Lam.
绍兴,一座舌尖上的古城,多少名人雅士在这里留下关于美食的传说,一道小菜也许就是千百年的历史,这里的美味总叫人念念不忘,成为舌尖上难以忘怀的记忆……
提起绍兴美食,第一个要提的是绍兴黄酒!酒因绍兴而名,绍兴因酒而传。黄酒,被绍兴赋予了精灵般的色彩与情致,含蓄而酣甜,诱引着一颗颗爱酒的心,走进如梦的江南,感受酒香四溢。
配着黄酒,一道道绍兴的地道美食,也就跟着搬上了绍兴人的餐桌,那用酒制作的美食,带着袅袅的酒香味道,别提有多醉人啦!绍兴醉蟹、花雕醉鸡、黄酒奶茶、黄酒布丁、黄酒雪糕……总有你喜欢的那一款黄酒美食~
© | 小红书@aswell
或者是配着黄酒的下饭菜,一道道也是绍兴人记忆里不可磨灭的家乡味道。臭豆腐、茴香豆、梅干菜扣肉……一口酒来一口菜,才真正是“神仙”过的生活呢~
© | 绍兴孔乙己酒店
绍兴的美食丰富,论特色,有“绍兴三臭”,臭豆腐、臭(霉)苋菜梗、臭冬瓜,让人印象深刻;论甜蜜,有扯白糖、奶油小攀、糖漾,舌尖上的清甜是幼时不能忘怀的温柔;论家常,有道墟羊肉、炒年糕、绍三鲜……这么多的美食,每一样都成了游子舌尖最深重的思念。
作为地道的戏曲之乡,绍兴的越剧、绍剧、新昌调腔、诸暨西路乱弹、绍兴目连戏五大剧种,平湖调、词调、莲花落、摊簧、宣卷五大曲种全部被列入国家级非遗项目,可谓“十全十美”。
水乡戏台 © | 高洁
百年前,一声声清婉的越音曲调,从绍兴飘散开去,随千里剡溪,千回百转,穿曹娥,走钱塘,聚黄浦,最后润泽海内外,在延绵不绝的历史长河中,荡开绍兴人心底的所思所想。
© | 谢南华
咿咿呀呀的唱词从古流传至今,为每个绍兴人绘就一场关于戏曲的美梦,也成了绍兴游子心中,割舍不去的乡音。
///
绍兴这座城
一直浸润着自然的灵气
而绍兴的乡愁
就是在这里感受故乡的温暖
慰藉自己漂泊、浮躁、疲惫的心灵
久未归家的绍兴er,对你来说
乡愁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