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科普宣传 > 科普普及
         
        掏耳朵竟然“掏”出脑膜炎

        日期:2021-05-12 浏览次数:

        不少人无聊或是刚洗完澡的时候,喜欢把棉签钻进耳朵掏几下。然而,小编要告诉大家的是,掏耳朵可不是什么好习惯,有可能还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这不,最近绍兴市中心医院感染科就收治了一位突发神志不清、病情危重的发热患者!据了解,该患者平时身体健康,很少生病,两天前,突然开始发高烧、头痛、老是想睡觉。“本想着在家休息两天就好了,不想一直不见好,我就赶紧来医院了。”患者说。

        经过检查发现,患者的炎症指标明显升高,血电解质代谢紊乱,神志嗜睡,病情危重。感染科李春达副主任经过细致问诊,并结合检查结果,初步诊断患者可能得的是脑膜炎。

        “我当即与患者进行沟通,告诉他可能是患了脑膜炎,为了进一步明确诊断,我们还需对脑脊液标本进行化验检测,患者同意后,我们马上实施了下一步检查。”李春达副主任说。

        最终结果证实了“脑膜炎”的诊断,同时当天血培养结果报告显示革兰阴性杆菌,诊断豁然开朗——“败血症、化脓性脑膜炎”。诊断明确了,接下来就是“对症下药”。患者在治疗的第二天情况有所好转,3天后,情况得到明显改善。

        那么,问题来了,平时身体健康的人怎么突然就发生了这么严重的疾病,而且是相对少见的脑膜炎呢?

        在医生的仔细询问中,终于发现了导致这一严重后果的罪魁祸首竟是掏耳朵。原来,患者在两天前,用棉签掏耳朵的时候,不小心把耳朵挖出血了,当时用酒精简单处理了一下,之后就开始出现了发烧、头痛的症状。“谁能想到,掏个耳朵,竟‘掏’出了脑膜炎,以后再也不乱掏耳朵了。”该患者悔不当初。

        “由于耳朵与脑组织距离很近,当患上严重的外耳道感染、中耳炎时,对大脑就是风险,临床上有些患者因此出现化脓性脑膜炎、脑脓肿等并发症。像上面这位患者就出现了这种情况。”李春达解释。

        为何掏耳朵会引发感染呢?李春达副主任表示,掏耳工具本身可能带有各种细菌,看似洁白的棉签上其实滋生着许多肉眼看不见的细菌、真菌,使用未经消毒的工具掏耳朵时,尤其在人免疫力低下时,就可能引发感染。而当它划伤皮肤时,细菌便会趁机侵入引起流脓或耳痛。对于在公众场所采耳的人,则更容易患上霉菌性外耳道炎等疾病。

        李春达副主任表示,耳屎的学名是耵聍,为外耳道耵聍腺分泌的一种油脂,耵聍虽影响美观,但对人体是有用的。对耳道起到抗菌、保温、保湿、防异物入侵、防噪等作用,通常情况下,耵聍会随着人体运动自行排出,如果遇到无法自行排出的耵聍,比如,位置较深或者比较坚硬的,最好的办法是到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就诊,医生会用专业办法将栓塞的耵聍取出。

        来源:绍兴网-绍兴晚报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