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化,绍兴传统产业改造提升集聚工作深入推进,杭绍甬一体化发展和大湾区大花园大通道大都市区建设力度加大,新一轮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今年以来,由于中美贸易摩擦等客观影响,经济大环境较不景气,企业技改投资相对趋缓,如何紧抓新一轮腾换时代机遇,谋划好产业布局,以投资促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对推动绍兴经济更高层次、更高水平、更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绍兴市区产业调整情况及需考虑的主要方面
市区印染化工产业改造提升是暨柯桥区、上虞区完成印染化工集聚提升后又一重要力作,对优化市区环境品质,提升产业布局具有重要意义,同时随着杭绍台高铁等重大项目的开工建设,沿线相关企业面临拆迁,市区产业结构调整势在必行。在腾退、拆改过程中需重点考虑以下几方面。
一是腾退区域产业须及时规划。从上一轮腾退工作情况看,一定程度上存在腾退区经济总量锐减,主导产业空心化现象,腾退土地或厂房常年闲置,利用率低下等问题。若腾退后土地或厂房归属权不统一,不进行集中规划利用,容易造成资源浪费,影响腾退区经济社会发展。
二是拆改企业安置须及时跟进。如杭绍台高铁项目沿线拆迁范围内涉及到灵芝街道6家羽绒厂,在正常生产经营情况下,企业效益可观,且均为本地企业,希望在附近可物色到合适的厂房继续生产,但由于企业可获得的厂房信息量少,即使有厂房,也不一定适合不同产业类型的企业生产所需,仅凭街道或企业自身很难找到合适的厂房,只能选择外迁或结束经营,优质传统企业的流失也是当前拆改工作的一大弊端。
二、构建“规划先行、有序推进”改造提升体系的建议
2018年,绍兴大力开展招商引才工作,发展大会等节会活动前所未有,招商成绩明显,中芯国际、北斗产业园等大批新兴产业项目相继落地开工,发展空间要求不断加大,发展氛围日趋浓烈。2019年将是我市工业产业整合提升关键年,要提早谋划,绿色发展,为“大、好、高”项目腾出更多的发展空间。
1.全面清查,建立厂房信息平台。各镇街、园区对辖区内企业土地及厂房相关信息进行清查登记,全面掌握可建设土地情况及现有厂房情况,及时清理僵尸企业,报送闲置厂房信息,为投资不足的领域腾出更多资源。建议信息平台由相关主管部门负责建立;各基层部门落实专人负责定期统计并报送企业厂房信息变动情况;招商及经信部门充分对接,做好企业引进工作,统筹利用闲置厂房,确保产业优化、集聚;实现信息公开,确保优质企业有更多的区位选择空间。
2.全力以赴,推进污染土壤修复。本次腾退均为印染、化工及蓄电池企业,在长期经营下可能存在“跑冒滴漏”现象,会对土壤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无论是腾退或是转型升级,在土地或厂房重新利用前,及时开展土壤修复显得尤为重要,也为引进优质企业创造良好的生产办公环境。另外,建议建立企业用地土壤环境监测机制,按“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建立土壤环境追溯体系,用地企业对土壤质量负责。
3.统筹谋划,重塑园区优势产业。本次改造提升重点区域为袍江开发区,该园区自2000年开发建设以来,经历了多次经济波动和产业变革,至今产业结构优势不明显,没有形成相当规模的产业集聚或产业链。此次集聚退出涉及用地近万亩,届时袍江区块将产生大量的腾空厂房,对塑造新一轮优势产业具有重要意义。在目前绍兴引进中芯国际、北斗产业园等重大集成电路产业项目的良好开端之上,袍江开发区可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尽早谋划扩充优势产业或是引进智能信息经济等优质新兴产业,加大工业有效投资,提升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能级。(推荐为八届三次政协会议市委会集体提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