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相信吗?如今的精功集团已成为国内新能源装备研发的排头兵,且已成功地坐上国内该领域的第一把交椅,其研发的产品多晶硅铸锭炉技术处于国际领先地位,且使美国GT SoLar公司无奈地退出全球老大的位置,让位于中国……
前不久,经笔者多次联系,终于得到精功科技精英——赵波的应允。他从杭州赶到位于柯桥的浙江省精功科技有限公司,让笔者一睹这位“科技高人”的风采。
赵波,四十开外年纪,高高瘦瘦个子,稳健的步履透出一种知识精英特有的气质。一见面,他那极具磁性的嗓音连声谦言:“路上堵车,迟到了,不好意思。”
“虽说我是‘精功’的一员,但长期驻点杭州,偶尔回绍兴公司,所以很难与你在绍兴约谈,很抱歉!”赵波谦逊有礼地说。
“很感激你在这么忙的时间里,如约受访。”笔者接着说:“当了解你在这么短的时间里为‘精功’作出骄人的业绩时,十分渴望探知你获得成功的奥秘。”

理想即太阳
1968年出生的赵波,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计算机系,现任浙江精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绍兴县精功机电研究所有限公司总经理,系九三学社社员。在与赵波的交谈中,只要一谈到技术、创新等词汇时,他总是侃侃而谈,妙语连珠。
笔者:“赵总,你是搞科技的,你怎么看待技术?”
赵波:“搞技术的总是十分迷恋技术、崇拜技术、渴望技术。”他停了一下,接着说:“当然,技术第一,要在理想的指引下去追捧它。从某种意义上说,理想是在梦想的基础上修正而成,有梦想、才有理想。梦想是元素,理想是升华。”
笔者:“那么,赵总的理想是什么?”
赵波:“我是技术第一的崇拜者,但更是理想的崇拜者,因为人类不能没有理想,就像不能没有太阳,一旦胸怀理想,每一个人都会成为太阳。至于我的理想很简单:做中国老大,不够,要做就做国际老大,这才有意义!因为现在的竞争是全球化的,如果只看国内的技术成就,而不看世界的技术发展,那么企业就潜在着极大的危机。”
真是志向高远,壮志凌天。
赵波说得一点不错。只要理想的太阳一旦升起,它必将放射出无比耀眼的光芒,照亮全球,粉靓世界。
笔者:“你为什么钟情于新能源的研发?”
赵波:“现在世界上用的能源最多的是煤、石油。而这些能源是有量能源,总有一天要用光,且又不能复制,不能持续,这就要求我们努力地研发可持续、可循环使用的新能源。这种新能源是什么?是太阳能。凡是太阳照射得到的地方都能利用,十分环保和绿色。但对太阳能的利用研发,核心技术是装备,科技含量很高,难度大。在2006年的时候批量生产多晶硅铸锭炉设备的公司只有两家,一家在美国,一家在德国。现在他们的技术已落后于我们精功。”
看来,赵波不像别的人那样,只是从技术角度谈创新,强调核心竞争力,而是从商业的角度谈创新,是种“超越了一般技术创新”的质变型创新。
受命即机遇
2006年,赵波临危受命组建绍兴县精功机电研究所有限公司。于是就有了“5051”的精彩。所谓“5051”指的是50万元启动资金,5个大男人,一间办公室组成的精功机电研究所有限公司,用一年不到的时间造出了一台价值300万元的多晶硅铸锭炉,技术国际领先。
笔者:“赵总,请你介绍一下你的“5051”公司。“
赵波:“那是2005年下半年,当时公司的产品主要集中在传统行业。企业要生存,要发展,必须转型升级,制造出高附加值的产品。但怎么转不知道,转什么也不知道,怎么运作还是不知道。公司领导找到我,希望我牵头组建一家全新的公司,跳出传统企业的运行模式,闯出一条新路,为公司的整体转型铺路。2006年初研究所正式成立时,我们有50万元的启动资金、5个人、一间办公室(在精功大厦内)。 ”
笔者:“仅50万元资金,你怎么运作?”
赵波:“对啊!50万元能做什么?别说搞技术,搞研发,就是光5个人的工资、福利,也不够两年花。这只是物质上的压力,而精神上的压力比这大得多。因为这个机电研究所有限公司是独立法人、独立运营,没有样板,没有‘救世主’,只有靠自己。好在总公司给予宽松的创业环境,又完全信任我们五人。对我们作什么,如何作不干涉。我对其余四人说:公司立了,摊子摆了,做什么我们自己找。凡总公司有的产品,我们一律不做;总公司没有的,我们都可以做。就这样,我们开始了艰难的创业之路。”追忆当初,维艰而乐观。
笔者:“你当时的主攻方向有吗?是什么?”
赵波:“有啊!要搞就搞新能源,而且是高技术的新能源装备,因为在高技术行业中,只有领先于别人,才有生命力,才有存在的可能。老实说,要是技术差的装备白送给我也不要,浪费资源,浪费时间。高新技术更新快,逼得你只有创新,才能立足,只有创新,才有出路。”
笔者:“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你这个巧媳妇怎么做好少米之炊?”
赵波:“这点我自有办法。我们都是技术型的人,有头脑、有经验、会操作,不愁没饭吃。我把人员分成两组,一组为攻尖组,专心研发多晶硅铸锭炉;一组为后勤组,重操老本行——对外承接自动控制系统项目,赚钱为攻尖组作后勤保障。当时决心一年内完成多晶硅铸锭炉项目研发,拿出第一台样机。”
成竹在胸,淡然自信。
笔者:“结果,你们只用10个月时间,就成功地诞生了属于精功的第一台多晶硅铸锭炉,其技术含量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赵波:“对!确实是这样。因为我们有一个好的团队,又处在一个行业发展的好时期,国家发展的好时代,运气好,我们成功了。”
出发点即归宿
精功新能源装备的研发成功,是赵波团队的出发点和归宿。当赵波成功制造出第一台太阳能装备,到以后的批量生产,不仅实现了他创业之初的壮志雄心,还为浙江精功科技有限公司创造了财富,更可喜的是扬了国威,“升了国旗”,让世界刮目看中国。
从赵波的口中知道,以前国内企业进口的国外多晶硅铸锭炉设备价格昂贵,美国产的一台大约要70万美金,德国产的一台要65万欧元。而中国精功产的仅300万元人民币,且技术含量高于欧美产的。现在国内的多晶硅铸锭炉市场由精功产品主导,国外的产品价格大幅下降也难以销售。去年有一家国内的企业到日本去考察,想寻找最新的硅晶体生长技术,结果日本的研究人员告诉他们,他们没有必要到日本来,中国的精功就有最好的技术。
在结束采访时,笔者说:“赵总,你在新能源研发的领域里是个大功臣。”赵波不以为然地说:“功臣谈不上,我们的成功主要是得益于总公司领导的决策、胆识和魄力。没有领导给我们创造条件,搭好平台,给予信任,我们不会有今天!当然,还有我们志同道合、努力工作的团队。至于我本人只是一个认真从事技术工作的技术员,并做了一些技术管理工作而已。说实在,我更愿意从事具体的设计开发。不谦虚的说,中国技术人员不比国外的差,加上改革开放30年的积累,国家的经济和技术基础完全可以支撑我们去做一些国际领先的事情……我真的渴望着,我真的期盼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