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 学习园地 > 九三大讲堂
        打破虚妄,从更广阔的视野还原医药的真实历史——读郑金生《药林外史》

        信息来源:市政府办公室,市政府部门 日期:2011-08-08 浏览次数: 字号:[ ]

        作者简介:郑金生,1946年生于江西南昌,毕业于江西中医学院。19781981年为中国中医研究院首届硕士研究生,现任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研究员(曾任该所所长)。在中医药历史文献(尤擅长中药学史)研究方面成果卓着。已发表论文一百四十余篇,包括主编《海外回归中医善本古籍丛书》、《本草纲目索引》,着《历代中药文献精华》、《中国古代养生》等书,并在《中国本草全书》巨着中担任学术委员会主任。

         

        身为西医临床医生,读过一些中医通史类的着作,联想自身多年从医的经历、所处的环境,总有许多仍未解明的问题在心中。不经意中,读到郑金生先生的《药林外史》,大快人心!他凭深厚的中医文献学的功底,从中医学术的外部环境——社会、文化、心理和人文思想方面,去探讨中医药学发展的历史和原因,从更广阔的视野还原了中医药学的真实历史,打破了传统话语的神话和虚妄。医药具有非常明显的社会性和人文特征,中医药如此,西医药也如此;过去如此,当下更甚。《药林外史》,在社会思想方面的冲击堪比《儒林外史》,是一剂打破医药迷思、虚妄话语和回归科学理性的清醒剂。

        作者在《序言》中说,书名《药林外史》,是感觉用“药林”一词“更觉宽泛自由”。作者为了区别起见,提到了清代吴敬梓的小说《儒林外史》,但《药林外史》“旨在谈史求实,虽然也会涉及中国药学史上某些光怪陆离的另类往事,但这些往事皆本诸史料,并无虚构”。虽然“外史”容易被误解为小说和虚构,而且所谓“内史”、“外史”至今没有精确的定义,但“外史”研究却是当今史学界、尤其是科技史学界的新的取向。

        作者在一篇论文中说:“目前世界上有许多热衷于医学外史研究的学者,他们熟谙社会、宗教、哲学、历史、人类学等知识,多从中医药与宗教、巫术与方术、民俗禁忌、各类医者的身份与地位、医学教育、身体观、炼丹术、房中术、饮食文化等角度开展中医药发展历史的研究,取得了许多新的进展。许多外史研究者并非学医出身,一般很少深入到中医学术内部。而医药院校毕业的医药史研究者对外史领域的许多知识也显得生疏。所以目前医学史的内外史研究尚未达到水乳交融的地步。”郑先生认为,“史学研究应该内、外史结合,才能完整反映一个学科历史的真实面貌。”

        《药林外史》,2005年初版于台北东大图书公司,初版前后,还在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做过几次讲座,讲座的提要,发表在2006年《中华医史杂志》第4期。20074月,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新版。

        《药林外史》这本不算太厚的着作,将卓然屹立于浩瀚的中医学术之林,成为科学的《中国药学史》的重要一翼,而具有永恒的价值。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